意大利火腿有幾種分類?煮宣威火腿的肉湯還能再炒菜用嗎

意大利火腿有幾種分類?

1、意大利火腿有幾種分類?

意大利火腿被稱作 Prosciutto,愛吃意餐的朋友或多或少一定都嘗過,意大利火腿主要產自Friuli和Emilia大區,火腿對生產條件要求較高,只有較少區域能達到要求,最出名且昂貴的火腿來自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分別是Emilia-Romania大區的帕爾瑪火腿(Parma)和Friuli-Venezia Giulia大區的圣丹尼爾(San Daniele)火腿,這兩者最為出名。我們國家也是如此,盡管各地火腿很多,比較耳熟能詳的著名火腿也有比如浙江金華火腿,江蘇如皋火腿和云南宣威火腿等。雖然都是火腿,但還是有許多差異。意大利風干火腿是能生吃的火腿,也就是prosciutto crudo,不需烹飪,而且要切成薄薄的一片才好吃。意大利風干火腿的切片技術也是門藝術,雖然現在已經有了切片機的存在,但許多餐館扔傾向于人工切片,并進行精彩的切片表演。它和某些食物的搭配雖然讓人費解,但實則美味非常,比如,常見的有與蜜瓜作伴,還可以再加上mozzarella奶酪,是一道很棒的開胃菜。這是一種傳統吃法,兩者的結緣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 ×硗?,還可以將火腿片卷在grissini(小面包棍)上食用,也可以卷在煮熟的蘆筍上進食。將火腿片鋪在意式薄餅披薩上也是一種常見的吃法。Prosciutto也常常出現在意式三明治(panini)中。意大利火腿也能熟吃,叫做prosciutto cotto,意式三明治中也常見熟火腿?! ∮幸坏啦私蠸altimbocca(意思是“跳進嘴里”,萌萌噠),是由小牛肉和火腿片以及鼠尾草組成的一道菜肴,它在瑞士南部、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都非常流行?! 《覀儑鴥鹊幕鹜?,以金華火腿為例,則一般用于蒸、燉、煮等菜肴的烹制,它是制作湯羹的理想鮮料。不少食材,本身滋味較為清淡,比如海參、魚翅、猴頭菇和冬瓜等,與火腿一同燒煮,從而鮮香入味。黃蓉曾做過一道名菜,“二十四橋明月夜”,是將豆腐釀在金華火腿內,將整條金華火腿,鉆出24個洞,豆腐削成24個小球分別放入再蒸。上菜時只吃其中的吸納了火腿精華的豆腐,不過密集恐懼癥的朋友還是先三思再嘗試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在網上搜索?! ∫獯罄谱骰鹜鹊臍v史據說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而中國火腿至少也有1200多年的歷史。在唐朝時已有文獻記載,在唐朝開元二十年(公元739年)陳藏器編撰的(本草拾遺)一書中,就有“火腿產金華者佳”的記錄?! ∪缃?,意大利的火腿和葡萄酒一樣,也在歐盟的原產地保護認證系統PDO(Protected Designation of Origin)下,每個產區都有自己的PDO,帕爾瑪火腿和圣丹尼爾火腿都獲得了原產地保護證明,所以只有在帕爾瑪地區生產的火腿才能被稱為帕爾瑪火腿。金華火腿同樣也有分級,分特級,一級,二級,三級,需要懂行的人通過插簽來判斷火腿的好差。特級火腿和一級火腿套的是紅圈,二級火腿套黃圈,三級火腿不套圈。三種級別的火腿都有用五倍子研制的墨汁打上的“金華火腿”的印章?! ∮糜谥谱髋翣柆敾鹜鹊呢i必須是英國大白豬(Large White)、長白豬(Landrance)和杜洛克豬(Duroc),得在受到授權的農場中養殖生長,它們吃谷物和乳清的混合物長大,根據法規,得養足9個月,至少重140千克,制作時取其后腿。至于金華火腿,選用的豬種則是金華當地的金華兩頭烏,它的頭和尾都是黑色,因此得名。金華火腿同樣用后腿,但也有用前腿加工的,稱作風腿?! ≈谱髋翣柆敾鹜仁且粋€需要耐心的冗長的過程,先要抹上海鹽,放置兩個月,將其血水去除,與其他火腿相比帕爾瑪的海鹽用量不多,所以它還被稱為prosciutto dolce(甜火腿),之后洗去海鹽,在黑暗低溫寒冷的環境慢慢風干,最好是冬天。整個腌漬風干的過程持續至少12個月。等火腿完全干燥了,重量會減少到原來的四分之一,火腿肉會更柔軟,帶有獨特的香味。進入市場的無骨的帕爾瑪火腿重量需7kg~8kg,有骨頭的在

9、5kg到

10、5kg之間?! 〗鹑A火腿則是選取豬的前、后腿為原料,重約5kg~

7、5kg,它的制作工序較多,多達80多道,在各階段對環境要求也不同,先對火腿原料進行修整,腌制期間要上鹽6次,之后再經過洗曬整形,蓋上金華火腿印,晾掛發酵、堆疊等工序,得到成品,整個過程也要10個月左右?! ‰m然共享了“火腿”之名,但我們還是能看到意大利的火腿和中國的火腿也有同有異,不過它們的吃法倒是真的不同,實在是吃貨和老饕界的福音。

煮宣威火腿的肉湯還能再炒菜用嗎

2、煮宣威火腿的肉湯還能再炒菜用嗎

云南新東方烹飪有中餐和西點專業,中餐可以學云南代表菜,名族菜,八大菜系經典名菜和地方風味菜肴,還有火鍋,干鍋,鐵板燒,宮廷名菜,官府大菜,藥膳,鹵味,燒臘,燒烤,冷菜,中式面點這些。西點可以學習制作起酥,油酥,餅干,泡芙,冷凍甜點,布丁,海綿類蛋糕,戚風類蛋糕,油脂類蛋糕,乳酪類蛋糕,慕斯蛋糕,裝飾蛋糕,主食面包,餐包,甜面包,起酥類面包,油炸面包,快餐面包,調理面包,營養保健面包,藝術面包等。

早上吃面包夾火腿會不會胖

3、早上吃面包夾火腿會不會胖

不會的?;鹜仁请缰苹蜓频呢i腿,又名“火肉”、“蘭熏”。中國漢族特色美食。原產于浙江金華,現代以浙江金華和江蘇如皋,江西安福與云南宣威出產的火腿最有名。面包,是一種用五谷(一般是麥類)磨粉制作并加熱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酵母、雞蛋、油脂、果仁等為輔料,加水調制成面團,經過發酵、整型、成型、焙烤、冷卻等過程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

怎么制作火腿

4、怎么制作火腿

火腿制作   --------------------------------------------------------------------------------   選料和整修 選皮薄腳細、腿心豐滿、瘦多肥少的良種豬后腿,重

4、5至

4、7公斤,。刮凈毛,修割成竹葉狀,在趾骨中間將皮面劃成半月形,除去油膜,撳出血管中污血。   腌制 腌腿用鹽量每5公斤需鹽0.4至0.5公斤,分6次加入。腌制頭一天,用鹽65克;第2天200克;第7天65克;第13天65克;第20天25克;第27天25克。在每次加鹽時,應抹動陳鹽,撒上新鹽,腿皮不用鹽。   洗腿和曬腿 腌制后27至30天,取出腿洗曬。將腿放在清水中,腿肉面向下,腿皮不露水面,浸15小時左右,洗后再浸3小時,然后用刷子刷洗油膩污物,洗后掛在太陽下曬。曬腿時間:冬天為5至6天,春天為4至5天。曬時可結合整修,捧攏腿心,做彎腳爪成45度。   發酵 經陽光曬過的腿上架發酵,離地面2米,氣候潮濕掛在通風處,氣候干燥掛在陰涼處,使肉面上漸漸發出綠、白、黑、黃色霉菌。   整形 清明節前后整形,整成“竹葉狀”,然后繼續掛架發酵,至中伏即成火腿。   ————————————————————   冕寧火腿的制作   冕寧火腿是四川省涼山州著名的傳統肉類食品,它具有風味獨特、香氣濃郁、精多肥少、腿心豐滿、紅潤似火,色、香、味俱全的特點,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冕寧火腿選用優質涼山烏金豬與優良種豬長白或約克雜交的生豬后腿,經過腌制、洗曬、整形等工藝而制成。   一、工藝流程。選料→修坯→腌制→洗曬→發酵→貯藏   二、操作技術   

1、選料:選擇脂肪少、皮薄、肉嫩、瘦肉多,適于腌制加工、健康無病的生豬,腿部有傷斑及患皮膚病、傷豬均不宜加工。豬腿要求腿心豐滿、皮質新鮮、瘦肉鮮紅,肥肉潔白的后腿,每個豬腿重量以6-10千克為宜。   

2、修坯:切下的鮮豬腿須在6-10℃的通風處晾涼,這樣能使豬腿肉的溫度和pH值下降,利于食鹽的滲入。腌制時須對豬腿進行修整,把腿肉平放在桌上,用刀削去過于隆起的骨節,將腿皮割成半月形,使肌肉露出腿皮。并割去肉面上油筋、油膜,不要損傷肌肉,把兩邊多余的肥肉和腿皮削平,使腿呈"竹葉形",用力擠壓腿肉,使血管內的淤血充分排出。   

3、腌制:腌制的目的是使腿肉脫水、防腐和調味,用鹽量為腿重的9%-10%,腌制時間通常為40天左右,具體抹鹽有4次:(1)第1次抹鹽占用鹽總量的20%,先把腿爪和腿皮抹少許鹽,再把鹽均勻抹在肌肉上,然后用手擦。抹完后以肉面朝上重疊堆放,各層用竹條隔開,堆放時間為2天。(2)第2次抹鹽占用鹽總量的60%,應在腰椎骨、恥骨及大腿上部的肌肉厚處抹厚鹽,目的是使鹽迅速滲入肌肉厚處,同樣重疊堆放起來,堆放時間為3天。(3)第3次抹鹽占用鹽總量的15%,重點抹在骨節部分,其余部分酌情添加,堆放時間為5天。(4)第4次抹鹽占用鹽總量的5%,主要是對骨節補鹽,堆放時間為12天。在每次用鹽后堆放時需上下調換,使受壓均衡,滴下的鹽水要及時倒掉。   

4、洗曬:經腌制好的豬腿放入清水中清洗,清除肌肉表面過多的鹽分和油垢,使肌肉表面顯露紅色,隨后吊掛于通風處晾曬3-4天,要避免日光強烈照射,以免造成脂肪溶化而出油。待腿皮稍干時應將腳爪彎曲伸入腿上部皮中,壓平皮面,使整個火腿外形美觀。   

5、發酵:將晾好的火腿掛于通風的室內,經過一段時間后肉面上會長出綠色和綠灰色菌落,這是發酵良好的自然現象,此時火腿開始產生特殊的甘醇清香氣味。   

6、貯藏:加工火腿時間通常為冬至到立春之間的隆冬臘月為宜?;鹜冉涍^半年時間的發酵后成熟。此時可用粗紙擦去菌落和油垢,抹上麻油后貯藏。成品倉庫應通風良好,要防潮和防止強光照射。   ————————————————————   威寧火腿   時間:2005年10月26日 來源:轉自互聯網 作者:未知   威寧火腿是貴州的傳統特產,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早就聞名海內外。   威寧海拔2000多米,屬高寒的烏蒙山區,漫山遍野生長著豐富的牧草,歷史上畜牧業就十分發達,當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趕山放牧的習俗,豬牛羊同群為伍,運動量大,豬腿非常發達,肌肉結實飽滿,肥瘦肉交錯;本地的可樂豬和法地豬等優良品種又有耐粗養耐寒的特點,瘦肉率高。從明洪武年間起,這里的彝族百姓就喜歡用火熏腌制臘肉,貯存食用,為制作威寧火腿創造了條件。威寧火腿,肉色棕紅,色澤鮮艷,骨小皮薄,肉食細嫩,清香味美,多食不膩。   威寧火腿完全用傳統方法制作,殺豬后不吹即刮毛,然后用刀把鮮腿修整成美觀好看的“琵琶腿”或“盤腿”,剔去雜骨,油皮,挑斷雪筋,擠掉血水,不著水即把炒熟的鹽用10:1的量,再加少許茴香、花椒等佐料擦在鮮腿上,放在大木桶或缸內腌泡5—7天,取出后再用石頭壓干鹽血水,使之成扁形,再掛在通風處風干即成。另一種不風干,把腿掛在火坑上用濕松枝、濕柏枝、酥麻桿的煙熏烤,因為煙肉食有酸類、醛類和酚類物質,一則殺菌,二則味美,三則耐貯存。一般這種熏過的腿可存放五六年,不流油、不變味,而且臘味更加濃郁香美。   威寧火腿分“陳腿”和“新腿”,頭年腌制到次年秋前出售的叫“新腿”,秋后出售的叫“陳腿”或“老腿”。新腿肉層內部其味芬芳,層次鮮明,滋味可口,陳腿切開后肥肉呈粉紅色,瘦肉呈殷紅色,肉質緊密,水分少,油光滋潤,味道鮮美。   威寧的黑石、金鐘、幺站等地產的火腿最多最好,與“宣威火腿”齊名。舊社會由于交通不便,威寧火腿多以云南宣威為集散地,當時的“宣威火腿”有相當一部分是威寧火腿?,F在用威寧火腿加工的罐頭已遠銷日本、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   火腿的歷史   龍江美食網 2005-10-26 龍江美食網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從前北方人不懂吃火腿,嫌火腿有一股陳腐的油膩澀味,也許是不善處理,把“滴油”一部分未加削裁就吃下去了,當然會吃得舌矯不能下,好像舌頭要粘住上膛一樣。有些北方人見了火腿就發怵,總覺得沒有清醬肉爽口。后來許多北方人也能欣賞火腿,不過火腿究竟是南貨,在北方不是頂流行的食物。有些的北方餐館作菜配料,絕無使用火腿,永遠是清醬肉。事實上,清醬肉也的確很好,我每次作江南游總是攜帶幾方清醬肉,分饋親友,無不贊美。只是清醬肉要輸火腿特有的一段香。   火腿的歷史且不去談他,也許是宋朝大破金兵的宗澤于無意中所發明。宗澤是義烏人,在金華之東。所以直到如今,凡火腿必日金華火腿。東陽縣亦在金華附近,《東陽縣志》云:“熏蹄,俗謂火腿,其實煙熏,非火也。腌曬熏將如法者,果勝地常品,以所腌之鹽必臺鹽,所熏之煙必松煙,氣香烈而善入,制之及時如法,故久而彌旨?!被鹜戎谱鞣椒ㄒ嗖槐丶毦???傊掷m及材料必定很考察。東陽上蔣村蔣氏一族大部分以制火腿為業,故“蔣腿”特為著名。金華本地常不能吃到好的火腿,上品均已行銷各地。   我在上海時,每經大馬路,輒至天福市得熟火腿四角錢,店員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鮮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飯為無上妙品。至今思之猶有余香。一九二六年冬,某日吳梅先生宴東南大學同仁于南京萬全,予亦叨陪。席間上清蒸火腿一色,盛以高邊大瓷盤,取火腿最精部分,切成半寸見方高寸許之小塊,二三十塊矗立于盤中,純由醇釀花雕蒸制熟透,味之鮮美無與倫比。先生微酡,擊案高歌,盛會難忘,于今已有個世紀有余。   抗戰時,某日張道藩先生召飲于重慶之留春塢。留春塢是云南館子。云南的食物產品,無論是蘿卜或是白菜都異常碩大,豬腿亦不例外。故云腿通常均較金華火腿為壯觀,脂多肉厚,雖香味稍遜,但是做叉燒火腿則特別出色。留春塢的叉燒火腿,大厚片烤熟夾面包,豐腴適口,較湖南館子的密汁火腿似乎猶勝一籌。   臺灣氣候太熱,不適于制作火腿,但有不少人仿制,結果不是粗制濫制,便是腌曬不足急于發售,帶有死尸味;幸而無尸臭,亦是一味死咸,與“家鄉肉”無殊。逢年過節,常收到禮物,火腿是其中一色。即使可以食用,其中那大骨頭很難剔除,運斤猛斫,可能砍得稀巴爛而骨尚未斷,我一見火腿便覺束手無策,廉價出售不失為一辦法,否則只好央由菁清持往熟識商店請求代為肢解。有人告訴我,整只火腿煮熟是有訣竅的。法以整只火腿浸泡水中三數日,每日換水一二次,然后刮磨表面油漬,然后鑿子挖出其中的骨頭(這層手續不易),然后用麻繩緊緊捆綁,下鍋煮沸二十分鐘,然后以微火煮兩小時,然后再用大火煮沸,取出冷卻,即可食用。像這樣繁復的手續,我們哪得工夫?不如買現成的火腿吃(臺北有兩家上海店可以買到),如果買不到,干脆不吃。   有一次得到一只真的金華火腿,瘦小堅硬,大概是收藏有年。菁清持往熟識商肆,老板奏刀,砉的一聲,劈成兩截。他怔住了。鼻孔翕張,好像是嗅到了異味,驚叫:“這是道地的金華火腿,數十年不聞此味矣!”他嗅了又嗅不忍釋手,他要求把爪尖送給他,結果連蹄帶爪都送給他了。他說回家去要好好燉一鍋湯吃。   美國的火腿,所謂ham,不是不好吃,是另一種東西。如果是現烤出來的大塊火腿,表皮上烤出鳳梨似的斜方格,趁熱切大薄片而食之,亦頗可口,惟不可與金華火腿同日而語?!胺鹎倌醽喕鹜取皠t又是一種貨色,色香味均略近似金華火腿,去骨者尤佳,常居海外的游子,得此聊勝于無。   豆汁兒   豆汁下面一定要加一個兒字,就好像說雞蛋的時候雞子下面一定要加一個兒字,若沒有這個輕讀尾的語氣,聽者就會不明白你的語意而生誤解。   胡金銓先生在《談老舍》的一本書上,一開頭就說:不能喝豆汁兒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這話一點兒也不錯。就是在北平,喝豆汁兒的人也是以北平城里有人為限,城外鄉間沒有人喝豆汁兒,制作豆汁的兒的原料是用以喂豬的。但是這種原料,加水熬煮,卻成了城里人個個歡喜的食物。而且這與階級無關。賣力氣的苦哈哈,一臉漬泥兒,坐小板凳兒,圍著豆汁兒挑子,啃豆腐絲兒卷大餅,喝豆汁兒,就咸菜兒,固然是自得其樂。府門頭兒的姑娘、哥兒們,不便在街頭巷尾公開露面,和窮苦的平民混在一起喝豆汁兒,也會派底下人或是老媽子拿沙鍋去買回家里重新加熱大喝特喝。而且不會忘記帶回一碟那挑子上特備的辣咸菜,家里盡管有上好的醬菜,不管用,非那個廉價的大腌蘿卜絲拌的咸菜不夠味??谟型?,不分貧富老少男女。我不知道為什么北平人養成這種特殊的口味。南方人到了北平,不可能喝豆汁兒的,就是河北各縣也沒有人能容忍這個異味而不齜牙咧嘴,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發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燙,最后是滿頭大汗。我小時候在夏天喝豆汁兒,是先脫光脊梁,然后才喝,等到汗落再穿上衣服。   自從離開北平,想念豆汁兒不能自己。有一年我路過濟南,在車站附近一個小飯鋪墻上貼著條子說有“豆汁”發售。叫了一碗來吃,原來是豆漿。是我自己疏忽,寫明的是“豆汁”,不是“豆汁兒”。來到臺灣,有朋友說有一家飯館兒賣豆汁兒,乃偕往一嘗。烏糟糟的兩碗端上來,倒是有一股酸餿之味觸鼻,可是稠糊糊的像麥片粥,到嘴里很難下咽??梢娫谑裁吹胤匠允裁礀|西,勉強不得。   佛跳墻   佛跳墻的名字好怪。何物美味竟能引得我佛失去定力跳過墻去品嘗?我來臺灣以前沒聽說過這一道菜。   《讀者文摘》(一九九三年七月中文版)引載可叵的一篇短文《佛跳墻》,據她說佛跳墻“那東西說來真罪過,全是葷的,又是豬腳,又是雞,又是海參、蹄筋、燉成一大鍋?!边@全又是廣告噱頭,說什么這道菜太香了,香得連佛都跳墻去偷吃了。我相信她的話,是廣告噱頭,不過佛跳墻,我也一直的躍躍欲試。   同一年三月七日青年戰士報有一位鄭木金先生寫過一篇《油畫家揚三郎祖傳菜名聞藝壇——佛跳墻耐人尋味》,他大致說:“傳福州的佛跳墻……在臺北各大餐館正宗的佛跳墻已經品嘗不到了?!紶栐谝话汔l間家庭的喜筵里也會出現此道臺灣名菜,大都以芋頭、魚皮、排骨、金針菇為主要配料。其實源自福州的佛跳墻,配料極其珍貴。楊太太許玉燕花了十多天閑工夫才能做成的這道菜,有海參、豬蹄筋、紅棗、魚刺、魚皮、栗子、香菇、蹄膀筋肉等十種昂貴的配料,先熬雞汁,再將去肉的雞汁和這些配料予以慢工出細活的好幾遍煮法,前后計時將近兩星期……已不再是原有各種不同味道,而合為一味。香醇甘美,齒頰留香,兩三天仍回味無窮?!边@樣說來,佛跳墻好像就是一鍋煮得稀巴爛的高級大雜燴了。   北方流行的一個笑話,出家人吃齋茹素,也有老和尚忍耐不住想吃葷腥,暗中買了豬肉運入僧房,乘大眾入睡之后,納肉于釜中,取佛堂燃剩之蠟燭頭一罐,輪番點燃蠟燭頭于釜下燒之??窒銡馔庖?,乃密封其釜使不透氣。一罐蠟燭頭于一夜之間燒光,細火久燜,而釜中之肉爛矣,而且酥軟味腴,迥異尋常。戲名之為“蠟頭燉肉”。這當然是笑話,但是有理。   我沒有外方的朋友,也沒吃過蠟頭燉肉,但是我吃過“壇子肉”。壇子就是瓦缽,有蓋,平常做儲食物之用。壇子不需大,高半尺以內最宜。肉及佐料放在壇子里,不需加水,密封壇蓋,文火慢燉,稍加冰糖??箲饡r在四川,冬日取暖多用炭盆,亦頗適于做壇子肉,以壇置定盆中,燒一大盆缸炭,坐壇子于炭火中而以灰覆炭,使徐徐燃燒,約十小時后炭末盡成燼而壇子肉熟矣。純用精肉,佐以蔥姜,取其不失本味,如加配料以筍為最宜,因為筍不奪味。   “東坡肉”無人不知。究竟怎樣才算是正宗的東坡肉,則去古已遠,很難說了。幸而東坡有一篇《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灶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錢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看他的說法,是晚上煮了第二天早晨吃,無他秘訣,小火慢煨而已。也是循蠟頭燉肉的原理。就是壇子肉的別名吧?   一日,唐嗣堯先生招余夫婦飲于其巷口一餐館,云其佛跳墻值得一嘗,乃欣然往。小罐上桌,揭開罐蓋熱氣騰騰,肉香觸鼻。是否及得楊三郎先生家佳制固不敢說,但亦頗使老饕滿意??上г摬宛^不久歇業了。   我不是遠庖廚的君子,但是最怕做紅燒肉,因為我性急而健忘,十次燒肉九次燒焦,不但糟踏了肉,而且燒毀了鍋,滿屋濃煙,鄰人以為是失了火。近有所謂電慢鍋者,利用微弱電力,可以長時間的煨煮肉類,對于老而且懶又沒有記性的人頗為有用,曾試烹近似佛跳墻一類的的紅燒肉,很成功。

如何自制火腿

5、如何自制火腿

火腿制作 -------------------------------------------------------------------------------- 選料和整修 選皮薄腳細、腿心豐滿、瘦多肥少的良種豬后腿,重

4、5至

4、7公斤,。刮凈毛,修割成竹葉狀,在趾骨中間將皮面劃成半月形,除去油膜,撳出血管中污血。 腌制 腌腿用鹽量每5公斤需鹽0.4至0.5公斤,分6次加入。腌制頭一天,用鹽65克;第2天200克;第7天65克;第13天65克;第20天25克;第27天25克。在每次加鹽時,應抹動陳鹽,撒上新鹽,腿皮不用鹽。 洗腿和曬腿 腌制后27至30天,取出腿洗曬。將腿放在清水中,腿肉面向下,腿皮不露水面,浸15小時左右,洗后再浸3小時,然后用刷子刷洗油膩污物,洗后掛在太陽下曬。曬腿時間:冬天為5至6天,春天為4至5天。曬時可結合整修,捧攏腿心,做彎腳爪成45度。 發酵 經陽光曬過的腿上架發酵,離地面2米,氣候潮濕掛在通風處,氣候干燥掛在陰涼處,使肉面上漸漸發出綠、白、黑、黃色霉菌。 整形 清明節前后整形,整成“竹葉狀”,然后繼續掛架發酵,至中伏即成火腿。 ———————————————————— 冕寧火腿的制作 冕寧火腿是四川省涼山州著名的傳統肉類食品,它具有風味獨特、香氣濃郁、精多肥少、腿心豐滿、紅潤似火,色、香、味俱全的特點,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冕寧火腿選用優質涼山烏金豬與優良種豬長白或約克雜交的生豬后腿,經過腌制、洗曬、整形等工藝而制成。 一、工藝流程。選料→修坯→腌制→洗曬→發酵→貯藏 二、操作技術

1、選料:選擇脂肪少、皮薄、肉嫩、瘦肉多,適于腌制加工、健康無病的生豬,腿部有傷斑及患皮膚病、傷豬均不宜加工。豬腿要求腿心豐滿、皮質新鮮、瘦肉鮮紅,肥肉潔白的后腿,每個豬腿重量以6-10千克為宜。

2、修坯:切下的鮮豬腿須在6-10℃的通風處晾涼,這樣能使豬腿肉的溫度和pH值下降,利于食鹽的滲入。腌制時須對豬腿進行修整,把腿肉平放在桌上,用刀削去過于隆起的骨節,將腿皮割成半月形,使肌肉露出腿皮。并割去肉面上油筋、油膜,不要損傷肌肉,把兩邊多余的肥肉和腿皮削平,使腿呈"竹葉形",用力擠壓腿肉,使血管內的淤血充分排出。

3、腌制:腌制的目的是使腿肉脫水、防腐和調味,用鹽量為腿重的9%-10%,腌制時間通常為40天左右,具體抹鹽有4次:(1)第1次抹鹽占用鹽總量的20%,先把腿爪和腿皮抹少許鹽,再把鹽均勻抹在肌肉上,然后用手擦。抹完后以肉面朝上重疊堆放,各層用竹條隔開,堆放時間為2天。(2)第2次抹鹽占用鹽總量的60%,應在腰椎骨、恥骨及大腿上部的肌肉厚處抹厚鹽,目的是使鹽迅速滲入肌肉厚處,同樣重疊堆放起來,堆放時間為3天。(3)第3次抹鹽占用鹽總量的15%,重點抹在骨節部分,其余部分酌情添加,堆放時間為5天。(4)第4次抹鹽占用鹽總量的5%,主要是對骨節補鹽,堆放時間為12天。在每次用鹽后堆放時需上下調換,使受壓均衡,滴下的鹽水要及時倒掉。

4、洗曬:經腌制好的豬腿放入清水中清洗,清除肌肉表面過多的鹽分和油垢,使肌肉表面顯露紅色,隨后吊掛于通風處晾曬3-4天,要避免日光強烈照射,以免造成脂肪溶化而出油。待腿皮稍干時應將腳爪彎曲伸入腿上部皮中,壓平皮面,使整個火腿外形美觀。

5、發酵:將晾好的火腿掛于通風的室內,經過一段時間后肉面上會長出綠色和綠灰色菌落,這是發酵良好的自然現象,此時火腿開始產生特殊的甘醇清香氣味。

6、貯藏:加工火腿時間通常為冬至到立春之間的隆冬臘月為宜?;鹜冉涍^半年時間的發酵后成熟。此時可用粗紙擦去菌落和油垢,抹上麻油后貯藏。成品倉庫應通風良好,要防潮和防止強光照射。 ———————————————————— 威寧火腿 時間:2005年10月26日 來源:轉自互聯網 作者:未知 威寧火腿是貴州的傳統特產,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早就聞名海內外。 威寧海拔2000多米,屬高寒的烏蒙山區,漫山遍野生長著豐富的牧草,歷史上畜牧業就十分發達,當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趕山放牧的習俗,豬牛羊同群為伍,運動量大,豬腿非常發達,肌肉結實飽滿,肥瘦肉交錯;本地的可樂豬和法地豬等優良品種又有耐粗養耐寒的特點,瘦肉率高。從明洪武年間起,這里的彝族百姓就喜歡用火熏腌制臘肉,貯存食用,為制作威寧火腿創造了條件。威寧火腿,肉色棕紅,色澤鮮艷,骨小皮薄,肉食細嫩,清香味美,多食不膩。 威寧火腿完全用傳統方法制作,殺豬后不吹即刮毛,然后用刀把鮮腿修整成美觀好看的“琵琶腿”或“盤腿”,剔去雜骨,油皮,挑斷雪筋,擠掉血水,不著水即把炒熟的鹽用10:1的量,再加少許茴香、花椒等佐料擦在鮮腿上,放在大木桶或缸內腌泡5—7天,取出后再用石頭壓干鹽血水,使之成扁形,再掛在通風處風干即成。另一種不風干,把腿掛在火坑上用濕松枝、濕柏枝、酥麻桿的煙熏烤,因為煙肉食有酸類、醛類和酚類物質,一則殺菌,二則味美,三則耐貯存。一般這種熏過的腿可存放五六年,不流油、不變味,而且臘味更加濃郁香美。 威寧火腿分“陳腿”和“新腿”,頭年腌制到次年秋前出售的叫“新腿”,秋后出售的叫“陳腿”或“老腿”。新腿肉層內部其味芬芳,層次鮮明,滋味可口,陳腿切開后肥肉呈粉紅色,瘦肉呈殷紅色,肉質緊密,水分少,油光滋潤,味道鮮美。 威寧的黑石、金鐘、幺站等地產的火腿最多最好,與“宣威火腿”齊名。舊社會由于交通不便,威寧火腿多以云南宣威為集散地,當時的“宣威火腿”有相當一部分是威寧火腿?,F在用威寧火腿加工的罐頭已遠銷日本、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 火腿的歷史 龍江美食網 2005-10-26 龍江美食網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從前北方人不懂吃火腿,嫌火腿有一股陳腐的油膩澀味,也許是不善處理,把“滴油”一部分未加削裁就吃下去了,當然會吃得舌矯不能下,好像舌頭要粘住上膛一樣。有些北方人見了火腿就發怵,總覺得沒有清醬肉爽口。后來許多北方人也能欣賞火腿,不過火腿究竟是南貨,在北方不是頂流行的食物。有些的北方餐館作菜配料,絕無使用火腿,永遠是清醬肉。事實上,清醬肉也的確很好,我每次作江南游總是攜帶幾方清醬肉,分饋親友,無不贊美。只是清醬肉要輸火腿特有的一段香。 火腿的歷史且不去談他,也許是宋朝大破金兵的宗澤于無意中所發明。宗澤是義烏人,在金華之東。所以直到如今,凡火腿必日金華火腿。東陽縣亦在金華附近,《東陽縣志》云:“熏蹄,俗謂火腿,其實煙熏,非火也。腌曬熏將如法者,果勝地常品,以所腌之鹽必臺鹽,所熏之煙必松煙,氣香烈而善入,制之及時如法,故久而彌旨?!被鹜戎谱鞣椒ㄒ嗖槐丶毦???傊掷m及材料必定很考察。東陽上蔣村蔣氏一族大部分以制火腿為業,故“蔣腿”特為著名。金華本地常不能吃到好的火腿,上品均已行銷各地。 我在上海時,每經大馬路,輒至天福市得熟火腿四角錢,店員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鮮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飯為無上妙品。至今思之猶有余香。一九二六年冬,某日吳梅先生宴東南大學同仁于南京萬全,予亦叨陪。席間上清蒸火腿一色,盛以高邊大瓷盤,取火腿最精部分,切成半寸見方高寸許之小塊,二三十塊矗立于盤中,純由醇釀花雕蒸制熟透,味之鮮美無與倫比。先生微酡,擊案高歌,盛會難忘,于今已有個世紀有余。 抗戰時,某日張道藩先生召飲于重慶之留春塢。留春塢是云南館子。云南的食物產品,無論是蘿卜或是白菜都異常碩大,豬腿亦不例外。故云腿通常均較金華火腿為壯觀,脂多肉厚,雖香味稍遜,但是做叉燒火腿則特別出色。留春塢的叉燒火腿,大厚片烤熟夾面包,豐腴適口,較湖南館子的密汁火腿似乎猶勝一籌。 臺灣氣候太熱,不適于制作火腿,但有不少人仿制,結果不是粗制濫制,便是腌曬不足急于發售,帶有死尸味;幸而無尸臭,亦是一味死咸,與“家鄉肉”無殊。逢年過節,常收到禮物,火腿是其中一色。即使可以食用,其中那大骨頭很難剔除,運斤猛斫,可能砍得稀巴爛而骨尚未斷,我一見火腿便覺束手無策,廉價出售不失為一辦法,否則只好央由菁清持往熟識商店請求代為肢解。有人告訴我,整只火腿煮熟是有訣竅的。法以整只火腿浸泡水中三數日,每日換水一二次,然后刮磨表面油漬,然后鑿子挖出其中的骨頭(這層手續不易),然后用麻繩緊緊捆綁,下鍋煮沸二十分鐘,然后以微火煮兩小時,然后再用大火煮沸,取出冷卻,即可食用。像這樣繁復的手續,我們哪得工夫?不如買現成的火腿吃(臺北有兩家上海店可以買到),如果買不到,干脆不吃。 有一次得到一只真的金華火腿,瘦小堅硬,大概是收藏有年。菁清持往熟識商肆,老板奏刀,砉的一聲,劈成兩截。他怔住了。鼻孔翕張,好像是嗅到了異味,驚叫:“這是道地的金華火腿,數十年不聞此味矣!”他嗅了又嗅不忍釋手,他要求把爪尖送給他,結果連蹄帶爪都送給他了。他說回家去要好好燉一鍋湯吃。 美國的火腿,所謂ham,不是不好吃,是另一種東西。如果是現烤出來的大塊火腿,表皮上烤出鳳梨似的斜方格,趁熱切大薄片而食之,亦頗可口,惟不可與金華火腿同日而語?!胺鹎倌醽喕鹜取皠t又是一種貨色,色香味均略近似金華火腿,去骨者尤佳,常居海外的游子,得此聊勝于無。 豆汁兒 豆汁下面一定要加一個兒字,就好像說雞蛋的時候雞子下面一定要加一個兒字,若沒有這個輕讀尾的語氣,聽者就會不明白你的語意而生誤解。 胡金銓先生在《談老舍》的一本書上,一開頭就說:不能喝豆汁兒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這話一點兒也不錯。就是在北平,喝豆汁兒的人也是以北平城里有人為限,城外鄉間沒有人喝豆汁兒,制作豆汁的兒的原料是用以喂豬的。但是這種原料,加水熬煮,卻成了城里人個個歡喜的食物。而且這與階級無關。賣力氣的苦哈哈,一臉漬泥兒,坐小板凳兒,圍著豆汁兒挑子,啃豆腐絲兒卷大餅,喝豆汁兒,就咸菜兒,固然是自得其樂。府門頭兒的姑娘、哥兒們,不便在街頭巷尾公開露面,和窮苦的平民混在一起喝豆汁兒,也會派底下人或是老媽子拿沙鍋去買回家里重新加熱大喝特喝。而且不會忘記帶回一碟那挑子上特備的辣咸菜,家里盡管有上好的醬菜,不管用,非那個廉價的大腌蘿卜絲拌的咸菜不夠味??谟型?,不分貧富老少男女。我不知道為什么北平人養成這種特殊的口味。南方人到了北平,不可能喝豆汁兒的,就是河北各縣也沒有人能容忍這個異味而不齜牙咧嘴,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發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燙,最后是滿頭大汗。我小時候在夏天喝豆汁兒,是先脫光脊梁,然后才喝,等到汗落再穿上衣服。 自從離開北平,想念豆汁兒不能自己。有一年我路過濟南,在車站附近一個小飯鋪墻上貼著條子說有“豆汁”發售。叫了一碗來吃,原來是豆漿。是我自己疏忽,寫明的是“豆汁”,不是“豆汁兒”。來到臺灣,有朋友說有一家飯館兒賣豆汁兒,乃偕往一嘗。烏糟糟的兩碗端上來,倒是有一股酸餿之味觸鼻,可是稠糊糊的像麥片粥,到嘴里很難下咽??梢娫谑裁吹胤匠允裁礀|西,勉強不得。 佛跳墻 佛跳墻的名字好怪。何物美味竟能引得我佛失去定力跳過墻去品嘗?我來臺灣以前沒聽說過這一道菜。 《讀者文摘》(一九九三年七月中文版)引載可叵的一篇短文《佛跳墻》,據她說佛跳墻“那東西說來真罪過,全是葷的,又是豬腳,又是雞,又是海參、蹄筋、燉成一大鍋?!边@全又是廣告噱頭,說什么這道菜太香了,香得連佛都跳墻去偷吃了。我相信她的話,是廣告噱頭,不過佛跳墻,我也一直的躍躍欲試。 同一年三月七日青年戰士報有一位鄭木金先生寫過一篇《油畫家揚三郎祖傳菜名聞藝壇——佛跳墻耐人尋味》,他大致說:“傳福州的佛跳墻……在臺北各大餐館正宗的佛跳墻已經品嘗不到了?!紶栐谝话汔l間家庭的喜筵里也會出現此道臺灣名菜,大都以芋頭、魚皮、排骨、金針菇為主要配料。其實源自福州的佛跳墻,配料極其珍貴。楊太太許玉燕花了十多天閑工夫才能做成的這道菜,有海參、豬蹄筋、紅棗、魚刺、魚皮、栗子、香菇、蹄膀筋肉等十種昂貴的配料,先熬雞汁,再將去肉的雞汁和這些配料予以慢工出細活的好幾遍煮法,前后計時將近兩星期……已不再是原有各種不同味道,而合為一味。香醇甘美,齒頰留香,兩三天仍回味無窮?!边@樣說來,佛跳墻好像就是一鍋煮得稀巴爛的高級大雜燴了。 北方流行的一個笑話,出家人吃齋茹素,也有老和尚忍耐不住想吃葷腥,暗中買了豬肉運入僧房,乘大眾入睡之后,納肉于釜中,取佛堂燃剩之蠟燭頭一罐,輪番點燃蠟燭頭于釜下燒之??窒銡馔庖?,乃密封其釜使不透氣。一罐蠟燭頭于一夜之間燒光,細火久燜,而釜中之肉爛矣,而且酥軟味腴,迥異尋常。戲名之為“蠟頭燉肉”。這當然是笑話,但是有理。 我沒有外方的朋友,也沒吃過蠟頭燉肉,但是我吃過“壇子肉”。壇子就是瓦缽,有蓋,平常做儲食物之用。壇子不需大,高半尺以內最宜。肉及佐料放在壇子里,不需加水,密封壇蓋,文火慢燉,稍加冰糖??箲饡r在四川,冬日取暖多用炭盆,亦頗適于做壇子肉,以壇置定盆中,燒一大盆缸炭,坐壇子于炭火中而以灰覆炭,使徐徐燃燒,約十小時后炭末盡成燼而壇子肉熟矣。純用精肉,佐以蔥姜,取其不失本味,如加配料以筍為最宜,因為筍不奪味。 “東坡肉”無人不知。究竟怎樣才算是正宗的東坡肉,則去古已遠,很難說了。幸而東坡有一篇《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灶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錢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看他的說法,是晚上煮了第二天早晨吃,無他秘訣,小火慢煨而已。也是循蠟頭燉肉的原理。就是壇子肉的別名吧? 一日,唐嗣堯先生招余夫婦飲于其巷口一餐館,云其佛跳墻值得一嘗,乃欣然往。小罐上桌,揭開罐蓋熱氣騰騰,肉香觸鼻。是否及得楊三郎先生家佳制固不敢說,但亦頗使老饕滿意??上г摬宛^不久歇業了。 我不是遠庖廚的君子,但是最怕做紅燒肉,因為我性急而健忘,十次燒肉九次燒焦,不但糟踏了肉,而且燒毀了鍋,滿屋濃煙,鄰人以為是失了火。近有所謂電慢鍋者,利用微弱電力,可以長時間的煨煮肉類,對于老而且懶又沒有記性的人頗為有用,曾試烹近似佛跳墻一類的的紅燒肉,很成功。

相似內容
更多>
永久免费www.180.com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