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行業的凈利潤受到“高價豬”的侵蝕。由于人工、成本費用持續上行,即便近期豬肉價格回調,短期內豬肉加工企業的業績隨之大幅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同時,業內有一些企業正在積極布局高端產品,孵化新的利潤增長點。
利潤分化,全產業鏈是趨勢
2011年,豬肉價格上演了“飛天記”。由于供應緊缺,全年生豬價格平均上漲50%。
豬價高企,隨之加劇的是產業鏈中不同環節公司的利潤分化現象。豬源匱乏,主營屠宰和肉制品的上市公司和處于生豬養殖環節的企業,業績有天壤之別。
且看一組數據對比:肉制品行業巨頭雙匯發展(000895)(000895.SZ)2011年凈利潤急降51.27%,而生豬養殖龍頭雛鷹農牧(002477)(002477.SZ)的凈利潤則激增2.5倍。這兩家上市公司,分別處于產業鏈的中上游和終端。
“豬肉價格變動對產業鏈上企業的影響,取決于該企業對豬肉原料的依賴關系,也就是說處于產業鏈的第幾層。由于存在成本轉移,越是處在中間的環節受到的影響就越小。”廣州某宏觀經濟研究員分析。
如此說來,處于產業鏈下游的豬肉加工企業,利潤更容易被高漲的豬肉成本侵蝕。然而,為什么同行得利斯(002330)(002330.SZ)、金字火腿(002515)(002515.SZ)只是放緩了盈利增速,而雙匯卻出現了嚴重的下滑?
“瘦肉精”事件的影響自然不言而喻。此外,在各大豬肉加工上市企業中,雙匯的肉制品業務在整體營收中的占比偏高(55.85%),這種業務構成模式更容易受到“高價豬”沖擊。
最大的癥結所在還是雙匯的自有豬源不足。在自己養殖的生豬比例只有20%-30%的情況下,雙匯傾向于向小養殖戶而非固定的養殖大戶進行外購,這種做法不利于維持穩定的豬肉收購價。在未提價、銷量下降的背景下,受累于6.78%的營業成本增速,2011年雙匯的毛利率從8.89%下跌至7.29%,凈利潤縮水近半。
前述研究員一針見血地指出,“生豬行業,未來真正大有作為的還是那些產業鏈完整的上市公司。壹號土豬種養和銷售一體及高端綠色消費模式值得學習,這種覆蓋全產業鏈的企業不容易受豬肉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
“生豬養殖是我們產業鏈中最薄弱的環節”,雙匯的董秘祁勇耀坦言,“重組完成后我們會著手加大這方面的力度。”
正如越來越多的生豬養殖企業向下游的加工領域擴張一樣,肉制品企業也在積極布局全產業鏈。
資產規模、營收、凈利潤僅次于雙匯發展的上海梅林(600073)(600073.SH)走在了前頭。2011年12月,上海梅林通過定增收購了包括生豬養殖企業愛森公司在內的多家企業,開始構建“種養加銷一體化”的愛森肉全產業鏈。2011年,并購后的上海梅林實現了營收上漲14.90%、凈利潤上漲84.87%的雙豐收,毛利率也從7%躍升至13.33%。
如需了解最真最地道最正宗的【火腿】的價格行情,批發火腿(本站批發所有產品為正品)
請聯系“中國好火腿網”官方QQ/微信同號:595950754 聯系電話:158-0875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