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火腿的生產、加工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宋朝,抗金民族英雄宗澤創制“火腿”,火腿在我國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至于宣威火腿,究竟起源于何時,很難考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自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置宣威州后,火腿便以地名命名,稱“宣威火腿”,流傳至今已有近300多年的歷史,其聲譽馳名中外。
據《宣威縣志》記載,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宣威火腿就以肉質厚,精肉多,蛋白豐富鮮嫩可口而享有盛名。
宣威人為何要制作火腿?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生產力得到快速發展,農戶所宰殺的年豬,在短時間內自食有余,出售又受流通限制。為此,用食鹽腌制的方法加工可確保其不變質,以便隨時食用。
經腌制的火腿,切開后香氣撲鼻,肉的顏色鮮紅如火,故稱“火腿”。這一方法在民間廣泛傳播,逐步形成一致的腌制技術,經改良完善形成如今的加工工藝,世代相傳。
當然,那時的火腿加工業,尚處初興階段,腌制的目的是為了自備自用,人們還沒有商品意識。
清朝中后期,宣威火腿加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至清雍正年間,已初具規模,工藝頗具章法,據《宣威縣志》記載,清雍正五年,城鄉集市貿易市場上售賣火腿的很多,當時到宣威赴任的知州張漢問這是何物,銷貨者答曰:“宣威火腿”。
中國工農紅軍九軍團、中國工農紅軍二軍團和六軍團,先后于1935年、1936年在長征中路過宣威,宣威火腿為紅軍走過漫漫長征路補充了給養。
宣威火腿,是宣威漢族人在數百年腌臘肉的實踐中創造出的臘肉精品。宣威地處滇東北部,冬季氣候寒冷,適宜腌制臘肉。宣威火腿的腌制時間每年從霜降時節開始到立春時節結束。其腌制方法是將本地豬宰殺后,擠盡豬腿淤血,放鹽揉搓。然后再經過腌制、發酵、風干等過程,次年端午節后腌熟。
宣威火腿經久不衰,主要是取決于其色香味美,營養豐富,風味獨特。鄰近宣威的其他地區用與宣威相同的豬種,相同的飼養方法,相同的腌制工藝,制作出來的火腿味道與宣威火腿的味道相差甚遠。宣威火腿肉香馥郁,口感純美的秘密,在于宣威獨特的自然環境及氣候條件。
宣威火腿以五大特色聞名于世:鮮、酥、脆、嫩、香,其營養價值豐富,肉質彈性滋嫩,質感油而不膩,香味濃郁飄遠。
宣威火腿吃法多樣,可炒、蒸、煮而食,也可切塊燒烤至焦黃,以排出肉表臘味,再洗凈煮熟,切片食用,色、香、味具佳。
最講究的吃法是用沙鍋煮熟而食,這樣更能品嘗到宣威火腿的美味,其湯色清亮、味道鮮甜,肉質紅嫩細膩。
如需了解最真最地道最正宗的【火腿】的價格行情,批發火腿(本站批發所有產品為正品)
請聯系“中國好火腿網”官方QQ/微信同號:595950754 聯系電話:158-087575-31